作者|Eastland
頭圖|視覺中國
2024年,吉利汽車(HK:00175)總銷量217.6萬輛(包括吉利、吉利銀河、領克、極氪)、同比增長32%。其中,新能源車銷量達88.8萬輛、同比增長92%。
2025年,吉利汽車銷量目標為271萬輛、同比增長25%。其中,新能源車銷量目標為150萬輛。
2024年,吉利控股全球總銷量達333.6萬輛。除吉利集團旗下品牌,沃爾沃、寶騰銷量分別為76.3萬輛(其中新能源35.2萬輛)、15.2萬輛(主要在馬來西亞銷售)。
2024年,銷量超過200萬的中國車企已達6家:比亞迪(427萬輛)、上汽(401萬輛)、吉利控股(334萬輛)、一汽(320萬輛)、長安(268萬輛)、奇瑞(260萬輛)。其余數十家車企,銷量“斷崖式”落后,除長城(123萬輛)外都遠低于100萬輛。
汽車制造是最典型的規模經濟。按量說,銷量低于50萬車企與銷量高于250萬的車企無法競爭。但電動化、智能化給了前者翻盤的機會。理想(50萬輛)、賽力斯(43萬輛),以及“新貴”小米(13萬輛)尚有機會,這幾家不僅銷量上升態勢可觀,而且財務狀況良好。
吉利控股有“坐三望二”的可能,前提是不再“做大事而惜身”、奮力趕上新能源“末班車”。
終于可以完成銷量目標了
2017年,吉利汽車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——全年銷量128萬輛、同比增長41.6%,超額完成銷量目標(110萬輛)。
2018年,銷量突破150萬、增速降至17.3%。但沒有完成銷量目標(158萬輛)。
2019年,銷量目標被定為151萬,不料上半年銷量僅65萬輛、同比減少15%,吉利將銷量目標下調至136萬輛。最終,年銷量為136.2萬輛,同比下降9.3%。
2020年-2023年,吉利汽車連續三年沒有完成銷量目標:2020年定到141萬輛,完成132萬輛;2021年定到153萬輛,完成132.8萬輛;2022年定到165萬輛,實際銷售143萬輛。至此,吉利汽車連續6年沒有完成年初公布的銷量目標。
2023年,吉利汽車銷量目標沒變,仍為165萬輛,最終“壓線”完成目標。
2024年銷量目標提高到190萬輛,完成過程相當從容:
Q1銷量47.6萬輛、同比增長49.5%;
Q2銷量48萬輛、同比增長33%;公布2024年6月銷量時,將年度銷量目標從190萬輛提高到200萬輛。
Q3銷量53.4萬輛、同比增長17%;
Q4銷量68.7萬輛、同比增長31.9%:
全年銷量217.7萬輛、同比增長32%,超額完成年度銷量目標。
連續兩年完成銷量目標,吉利仍不失謹慎——2025年的銷量目標為271萬輛、增幅25%;其中吉利品牌銷量目標200萬輛;極氪銷量目標32萬輛;領克銷量目標39萬輛。
燃油車企中的新能源翹楚
2015年官宣“藍色吉利行動”時,提出的目標是“2020年之前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達到90%”。結果2019年新能源車銷量11.3萬輛,僅占總銷量的8.3%;2020年、2021年,新能源車銷量占比不升反降,分別為5.2%、6.2%。
2021年初,“藍色吉利行動”被修訂,分為兩個子項:
一是“專注節能汽車”,包括燃油、混動、插電混動及增程,概括起來就是“在北京不能上綠牌”;
二是“專注智能純電動車”。
修訂版沒有給出新能源車占比要達到的目標。但從銷量看,重視程度是空前的:
2022年,新能源車銷量達35.4萬輛,占比24.7%。
2023年,新能源車銷量突破46萬輛,占比28%;
2024年,新能源車銷量88.8萬輛,占比41%;其中,Q4銷量34.2萬輛,占比達50%。
傳統燃油車企當中,吉利成為向新能源轉型的“排頭兵”。2024年,吉利產品中新能源車占比達41%,后面是上汽(30.7%)、長安(27.4%)、長城(25.9%)、廣汽(22.7%)……
2025年,吉利新能源車銷量目標150萬輛,增幅為69%。照此推算,吉利汽車新能源車銷量占比將超過55%。
插混的潛力
吉利新能源車產量不大,但“花樣”不少,主打“騎驢看唱本、走著瞅”:
2021年,新能源車銷量不過8.3萬輛,包含6.13萬輛純電、2.08萬輛插混、636輛油混,插混占比約25%;
2022年,插混銷量增至6.65萬輛,但占新能源車銷量的比例降至18.8%;
2023年Q1,插混銷量不足4800輛,占新能源車總銷量的8%;到2024年Q4,插混銷量達8.2萬輛、占新能源車總銷量的36%。2023全年,插混總銷量達15.3萬輛(主要為領克旗下產品)、占比33%;
2024年Q1,插混銷量回落至5.9萬輛、占比卻提高到41%;Q2銷量達到創紀錄的8.5萬輛、占比49%;
2024年H2,插混占比又開始回落,Q3、Q4占比分別為37%、28%。2024全年,插混總銷量達31.2萬輛、占新能源車總銷量的35%。
在充電樁建設跟不上新能源車保有量增長的情況下,換電被蔚來等車企視為重要的解決方案,吉利參與其中。2024年,將睿藍股權出售給關聯方,換電探索暫且打住。
直到2021,插混仍不是吉利新能源戰略的主攻方向,2023年奮起直追。但2024年,Q4插混動占比又一路降至28%。“主攻手”地位仍不穩固。
比亞迪則很早就確定了“純電、插混”雙輪驅動戰略。2024年,插混銷量達250萬輛、占比達58%。其中,Q3、Q4占比更是達到61%。
與純電動相比,混動(插電、增程)路線有三大優點:
一是不受充電樁建設制約,車主亦無里程焦慮,有利于新能源車迅速推廣;
二是讓龐大燃油車存量產能發揮“余熱”,避免浪費。例如,比亞迪停產燃油車后,發動機、變速器產能仍有用武之地。
三是對鋰/鎳等資源的消耗只有純電動車的幾分之一。
前些年,吉利推進插混車不堅決,主要原因有兩個:
一是不確定用戶對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,以及哪種動力方式有更好的市場表現;
二是擔心“綠牌政策”有變(即取消為插電混動車發放綠色牌照)。
等到比亞迪的插混、理想的增程大放異彩,吉利才下定了決心。
與傳統燃油車企相比,吉利轉型新能源步伐更快;而特斯拉等“純電動玩家”對插電混動車無從置喙。
從2015年官宣“藍色吉利行動”至今已進入第10個年頭。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從5.65萬輛增至427萬輛。吉利一面樂此不疲地“賺燃油車最后一個鋼镚”,一面觀望新能源車發展:
市場不接受新能源車怎么辦?
補貼退坡怎么辦?
插混車型不給上“綠牌”怎么辦?
鋰礦石價格暴漲怎么辦?
特斯拉入華怎么辦?
合資企業全力殺入新能源車市場怎么辦……
《漢書》中說:“狐之為獸,其性多疑。每渡冰河,且聽且渡,故言疑者而稱狐疑。”吉利發展新能源車的戰略就是“且聽且渡”,用“狐疑”兩字概括十分貼切。
觀望錯過了時機,但降低了風險,現在還不算晚。
極氪從“賽馬”中勝出
在“藍色吉利行動”中,極氪的地位非常突出,但吉利采取的是“賽馬”機制,高、中、低檔齊備,轎車、SUV俱全,純電、增程、插混、換電一個不落。
極氪的優勢是自有電池、電機研發及生產能力及位于瑞典的研發中心,堪稱“小小比亞迪”。
2024年前三季,極氪整車銷量收入380億,占總營收的72.4%;電池及其他零部件銷售收入118億,占總營收的22.6%;研發服務收入26億,占總營收的5%。
極氪率先獨立上市,打通融資渠道,增加了“賽馬”的勝算。
1)極氪銷量
極氪第一款產品是ZEEKR 001,2021年10月交付199輛,至年底共交付6007輛。占吉利汽車四季度總銷量的1.5%,占吉利新能源車銷量的16%。
極氪第二款產品是ZEEKR 009(六座MPV),2022年11月開始交付。
2022年Q4,極氪銷量增至3.2萬輛,占吉利總銷量的7.3%,占吉利新能源車銷量的28%。
極氪第三款產品是 ZEEKR X(緊湊型SUV),2023年6月開始交付。
2023年Q4,極氪銷量接近4萬輛、同比增長22.1%;但占總銷量及新能源車銷量的比例卻分別降至7.5%、22%。
2024年,極氪累計交付22.2萬輛,同比增長87.2%;占吉利汽車總銷量的15%,占吉利新能源車總銷量的43.4%。
隨著極氪在“賽馬”中取得階段性勝利,吉利新能源車業務的格局漸趨明朗——睿藍被剝離、幾何并入銀河、領克或將并入極氪。
極氪不僅是吉利新能源第一品牌還是重要的資本運營平臺。
2)單車毛利潤
經過幾年爬升,極氪單車毛利潤率穩定在16%一線:
2021年,極氪銷量6000輛,單車均價25.7萬,單車成本25.2萬,單車毛利潤4700元,毛利潤率不到2%;
2022年,極氪銷量提高到7.2萬輛,單車均價27.3萬,單車成本26.1萬,單車毛利潤1.28萬元,毛利潤率4.7%;
2023年,極氪銷量接近12萬,單車均價28.6萬,單車成本24.3萬,單車毛利潤4.28萬元,毛利潤率15%。
2024年,極氪銷量達22.2萬輛,單車均價、單車成本分別下降2萬、1.9萬元,單車毛利潤下降約9000元,但毛利潤率提高到15.8%。
汽車是規模經濟的典范,產銷規模越大成本優勢越顯著。除非銷量有重大突破,極氪毛利潤率會穩定在目前的水平。
3)極氪的“美中不足”
盡管背靠集團公司,極氪毛利潤率表現不俗,但因規模偏小,無法攤薄研發、行政費用。
2023年,極氪毛利潤68.5億,市場/行政費用69.2億,高于毛利潤;研發費用83.7億,費用率高達16.2%。毛利潤率為13.3%,總費用率29.6%;
2024年前三季,毛利潤87億、市場/行政費用67億;研發費用66億;毛利潤率提高到16.6%、總費用率降至25.4%,情況有所好轉,但距扭虧尚遠。
極氪產品力、銷量均屬上乘,美中不足的是遲遲沒有實現盈利。理想、賽力斯已經開始賺錢,小米汽車有可能在2025年扭虧為盈。
如果半路出家的小米率先盈利,定位高端、背靠吉利控股的極氪不免有幾分尷尬。
*以上分析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
你對當前的投資市場有哪些疑惑?
目前作者Eastland的粉絲群正在招募中,他可謂是財報解讀方面的專家,本篇是他第1042篇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章,掃描下方二維碼,即可加入彤師粉絲群,與他直接溝通~
評論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