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來自:華爾街見聞,原文標題:《華為2024年全球銷售收入8,621億元人民幣 凈利潤626億元人民幣》,作者:萬小婷,頭圖來自:視覺中國
2024年,華為聯接產業克服行業投資周期低谷,經營結果保持穩?。挥嬎惝a業得益于提前十年的布局,抓住AI機會取得較大增長;終端重回增長快車道,鴻蒙生態正在取得歷史性突破;華為云持續優化業務結構;數字能源堅持質量優先;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首次實現當年盈利。
3月31日,華為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,報告顯示,華為經營結果符合預期,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,621億元人民幣,凈利潤626億元人民幣。2024年研發投入達到1,797億元人民幣,約占全年收入的20.8%,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2,490億元人民幣。
輪值董事長孟晚舟表示:
“2024年,華為全體員工努力應對各種外部挑戰,持續提升產品質量、經營質量和運作效率,經營結果符合預期。感謝全球客戶的信任,感謝全球供應商、合作伙伴、開發者的協同,感謝消費者的認可,感謝全體員工的付出以及每一位家屬的支持?!?/p>
孟晚舟強調,“2025年,華為將進一步把‘以質取勝’落實到各項管理制度和業務活動中,堅持質量目標牽引,不斷提升質量競爭力?!?/p>
同時,華為將持續做強根生態,秉持“開放、協作、利他”的理念,圍繞鴻蒙、鯤鵬、昇騰、云計算等業務,面向生態伙伴開放平臺能力,向開發者持續提供好用易用的工具和產品,加速生態繁榮,共促產業活力。
全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2.4%
華為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,華為云實現銷售收入688億元,同比增長24.4%。
分產業視角看:
2024年,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實現營收3699.03億元,同比增長4.9%。
終端業務3390億元,同比增長38.3%;
云計算業務385.23億元,同比增長8.5%;
數字能源業務686.78億元,同比增長24.4%;
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263.53億元,同比增長474.4%;
其他業務196.09億元,同比增長79%。
分地區來看:
中國收入達到6152.64億元,同比增長30.5%;
歐洲中東非洲地區收入1483.55億元,同比增長2.1%;
亞太地區收入433.06會員,同比增長5.5%;
美洲地區收入363.01億元,同比增長2.7%;
其他地區收入188.46億元,同比增長69.4%。
研發費用占全年收入超20%
報告顯示,華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,2024年研發費用支出為1,797億元人民幣,約占全年收入的20.8%。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2,490億元人民幣。
截至2024年12月31日,研發員工約11.3萬名,占總員工數量的54.1%。截至2024年底,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5萬件。
昇騰云服務實現6倍增長
華為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,華為云實現銷售收入688億元,同比增長24.4%,海外公有云收入增長超過50%,昇騰AI云服務實現6倍增長。
年報顯示,2024年,華為云埃及、菲律賓、山東青島、安徽蕪湖四地開服。截至12月底,華為云已覆蓋全球33個地理區域、96個可用區,為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。
在AI領域,華為云發布了AI-Native云基礎設施架構CloudMatrix,為大模型訓練和推理提供高效、長穩、可靠的澎湃AI算力。盤古大模型在政務、工業、金融3個市場份額位列第一,并位居醫療、藥物、氣象以及汽車4個領導者象限,領跑中國行業大模型市場。
目前,全球已有超140家運營商、超500家金融客戶、超90%的中國互聯網客戶、超90%的TOP30中國車企選擇華為云。
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首次實現盈利
年報顯示,2024年,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首次實現當年盈利,收入263.53億元,同比增474.4%。
2024年初,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了以智能駕駛為核心的乾崑品牌。2024年,智能部件發貨量超過2,300萬件,同比增長了近7倍。
截至2024年底,已經有15款合作車型上市,車型覆蓋了增程、純電和混動所有暢銷的動力類型,以及轎車、SUV、MPV、硬派越野多種品類,成為新能源市場中高端車型的標桿。
搭載了華為乾崑智駕、鴻蒙座艙等領先智能科技,問界M9成為5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冠軍;
享界S9連續5個月成為40萬元以上豪華純電轎車的銷冠;
智界R7上市后,即成為25萬元以上純電SUV的熱銷車型;
阿維塔07上市17天大定突破25,000臺,其智能化帶來的科技感,成為年輕客戶購車優選。
嵐圖夢想家采用乾崑智駕,上市后連續幾個月成為新能源MPV銷量冠軍;
方程豹8,全系搭載華為乾崑智駕。
即將上市的尊界S800,率先采用L3級智能駕駛架構設計,定位時代旗艦,將重塑豪車市場格局。
年報稱,2024年,智能化助力新能源汽車持續快速發展,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單月最高值已達52%,2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L2+配置率已經超過70%,以城區NCA為代表的高階智能駕駛功能加速普及。更先進的自動駕駛以及更優異的智能座艙體驗,已成為新能源購車人群的兩個最重要的決策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