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品 | 妙投APP
作者 | 劉國輝
圖片來源 | AI制圖
近日,江蘇銀行發布年報,2024年,營收808.15億元,同比增長8.78%;歸母凈利潤318.43億元,同比增長10.76%。增速與城商行前三甲中的其他兩家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相比,都是最高的。
從近十年數據看,江蘇銀行也是上市城商行乃至上市銀行中,業績成長性最強的一家之一。江蘇銀行的高成長性,應該說跟兩任董事長夏平和葛仁余高度相關。
這二位在三家銀行里搭檔了十余年。2013年3月,原南京銀行行長夏平就任江蘇銀行董事長,同年8月,南京銀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葛仁余也加盟江蘇銀行,任首席信息官、信息技術部總經理。這是二人的第三次搭檔。早年夏平和葛仁余均任職于建行江蘇分行,此后又都到南京銀行任高管。夏平執掌江蘇銀行十年,將江蘇銀行一路帶成了國內營收與利潤首屈一指的城商行。在2023年,60歲的夏平退休,葛仁余從行長位置上升任董事長。到2025年,1965年10月出生的葛仁余也臨近退休,江蘇銀行業績依舊出色。
除了營收與利潤增長不錯,資產擴張和負債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,不良率與2023年持平,撥備覆蓋率維持在較高水平。
不過美中不足的是,江蘇銀行凈息差下滑較多,是已披露年報的頭部城商行中下滑最多的。因此江蘇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增長緩慢,營收增長更多是靠投資收益拉動。
妙投去年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,江蘇銀行業績顯現疲態,資產配置趨于保守,貸款收益下降帶來凈息差的下滑,資產質量的壓力也在加大,對于營收與利潤增長形成壓制。
隨著董事長葛仁余也臨近退休,如果行長升任董事長,江蘇銀行將面臨管理層的調整。對于新的管理團隊而言,提升業績增長的質量,是當務之急。
葛仁余執掌江蘇銀行第二年,關鍵業務數據依舊良好
與其他城商行相比,江蘇銀行的明顯優勢是體量大,由江蘇省內多個城市的10家城商行在2007年組建,與寧波銀行、杭州銀行、南京銀行等由市級城市信用社組建的城商行相比,起點更高,網點更廣。
江蘇銀行作為省內第一大法人銀行,在江蘇省內有著分布最廣泛的網點資源,充分受益于經濟大省“蘇大強”的發展成果。因此這幾年里城商行資產規模持續增長,截止去年底資產規模3.95萬億,僅次于北京銀行的4.22萬億,居城商行第二位。營收和凈利潤則已經超過了北京銀行。預計未來幾年里在資產規模上也會超過北京銀行,畢竟就基本盤來說,一個是省,一個是市,江蘇省的GDP規模是北京市的2.75倍左右,而且北京市的金融競爭更激烈。
夏平和葛仁余均在2013年加入江蘇銀行。在二人的搭檔之下,江蘇銀行業績增長優異。2014年-2023年十年間,江蘇銀行營收增長193%,凈利潤增長231%,在頭部城商行中,高于北京銀行、上海銀行和南京銀行,不過不及寧波銀行和杭州銀行。在頭部城商行中,江蘇銀行與寧波銀行體量相對更為接近,都是競爭力不錯的優質城商行。
2024年,葛仁余任董事長的第一個完整年度,江蘇銀行業績增長也還不錯。
資產規模保持了高速增長。銀行主業就是經營資金,把資金運用出去,形成資產,才能有收益。在金融需求不算充足的情況下,江蘇銀行資產擴張16.12%,是上市銀行中表現不錯的一家。在頭部城商行中,北京銀行增長12.61%,寧波銀行增長15.25%,杭州銀行增長14.72%,南京銀行增長13.25%,江蘇銀行是增速表現最快的。
銀行 | 資產規模(萬億) | 資產規模增速 | 營收(億元) | 營收增速 | 凈利潤(億元) | 凈利潤增速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北京銀行 | 4.22 | 12.61% | 699.17 | 4.81 | 258.31 | 0.81% |
江蘇銀行 | 3.95 | 16.12% | 808.15 | 8.78% | 318.43 | 10.76% |
寧波銀行 | 3.13 | 15.25% | 666.31 | 8.19% | 271.27 | 6.23% |
南京銀行 | 2.59 | 13.25% | 502.73 | 11.32% | 201.77 | 9.05% |
杭州銀行 | 2.11 | 14.72% | 383.81 | 9.61% | 169.83 | 18.07% |
頭部城商行2024年業績增速對比
以不錯的資產擴張為基礎,江蘇銀行營收增長8.78%,與體量較為接近的寧波銀行差別不大,略低于體量小一些的南京銀行和杭州銀行。盈利增長速度僅次于杭州銀行,高于其他頭部城商行。
在資產擴張中,信貸增長了10.67%,也是不錯的增長水平。支撐信貸擴張的存款,同比增長了12.83%。總體來說也都還不錯。
資產質量上,不良率也大體穩定,0.89%的水平,與2023年持平。撥備覆蓋率為350%,依然是行業里的較好數值,不過與2023年底的389.53%相比下滑不少。
因此從重要業務數據來看,江蘇銀行表現都還可以,依然處在較好的財務狀態。
細看問題不少,凈息差降幅居頭部城商行首位,資產質量下滑
不過對關鍵數據進行拆解以及對比,會發現江蘇銀行現在的增長壓力、資產質量壓力不小,雖然依然是非常出色的銀行,但與其他優質城商行相比,愈加顯得遜色。
首先,江蘇銀行的貸款增長、存款增長,表現在頭部城商行中相對暗淡。信貸增長10.67%,存款增長12.83%,與寧波銀行、杭州銀行一比,都略遜一籌。杭州銀行信貸增長了16.16%,存款增長了22%,寧波銀行貸款增長17.83%,存款增長17.24%,勢頭都比江蘇銀行要強勁不少。
信貸增長不及寧波銀行,但資產擴張與寧波銀行差不多,主要是因為江蘇銀行更多靠金融市場投資來實現資產擴表。金融投資規模1.53萬億,較2023年的1.23萬億增長24.39%,對資產擴張尤為重要。
其次,信貸增長不及其他優質城商行,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產收益,使得江蘇銀行凈息差下滑壓力較大。2024年,江蘇銀行凈息差1.86%,較2024年的1.98%下滑了12個BP,降幅高于其他優質城商行。同樣在2024年,寧波銀行凈息差下滑了2個BP,杭州銀行下滑了9個BP,南京銀行下降10個BP,北京銀行下滑7個BP,都略好于江蘇銀行。在頭部城商行中,江蘇銀行凈息差下滑幅度最大。
除了資產結構,信貸結構也影響了江蘇銀行的凈息差。2024年,進一步增加了對公貸款的比例,降低了收益率更高的個貸的比例。對公貸款從56.88%大幅上升到62.90%,個貸從35.83%下降到了32.21%。雖然江蘇銀行在努力做零售轉型,但重心在財富管理上,零售AUM規模超1.42萬億元,穩居城商行首位,在零售貸款上可能是“有心無力”,當下零售貸款不良率攀升,江蘇銀行在零售信貸上根基尚淺,貿然增加零售貸款比例,風險較大。
對公貸款中,繼續增加了與地方基建相關的信貸投放,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,降低了批發零售業、房地產、建筑領域的貸款,整體上在向更加低收益低風險的領域集中。目前與基建相關的信貸在對公貸款中占比達到40%,制造業比例為23%。
小微貸款也是江蘇銀行的特色。2021年小微貸款余額超過4800億元,2022年超過5600億元,2023年超過6200億元,比例穩定在貸款余額的35%左右,不過增量有所較少,2024年報沒有披露該數據,不知道是否有所變化。
受以上資產結構調整影響,江蘇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增幅較差,只有6.29%,與寧波銀行、南京銀行17%的增長相去甚遠,只是略好于凈息差低的杭州銀行。
作為銀行營收基本盤的利息凈收入增長不佳,江蘇銀行營收增長主要靠債市的投資收益。2024年投資凈收益同比增長了20.86%。
作為頭部城商行,江蘇省內最大法人銀行,江蘇銀行沒能在信貸上有更好的作為,更多靠金融投資來支撐資產和營收增長,不得不說是一種退步,畢竟信貸是銀行的看家本領,另外也能更直接地支持實體經濟。
信貸擴張不算強勁,主要靠金融投資來擴表,通常有幾方面原因:
客群經營不佳,導致份額下滑。江蘇銀行在省內根基深厚,雖然面臨國有大行業務下沉的競爭威脅,但競爭力還是比較穩定的。這方面原因可能占比不高。
也有可能是為支持地方上化債,從而增持一定的地方債或者城投債。
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,資產質量壓力導致銀行信貸投放趨于謹慎。這方面可能性較大一些。雖然江蘇銀行不良率保持了穩定,但不代表資產質量也是如此。不良率能維持不變,是加大了核銷力度的結果,也就是通過消耗減值準備,把一部分不良資產消化掉了。2024年,江蘇銀行核銷與轉出不良資產248.76億元,較2023年的163.35億元同比大增52%,這才讓不良率數據變得好看。實際上不良資產規模是在增加的。從遷徙率來看,2024年正常類貸款遷徙率從2.13%增長到了2.36%,意味著從正常貸款滑落到關注類貸款的比例更高了。
信貸投放方向來看,個貸不良率依然在增加,2024年增加了0.09個百分點至0.88%,對公業務中的采礦業、批發零售、交運、住宿餐飲、信息技術等,不良率增長較快。
今年2月底,江蘇銀行以起始價3.47億元掛牌轉讓總規模70.9億元的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。數據顯示,資產均為個人網貸產品,逾期時間約3年(平均逾期天數1000天),涉及借款人33萬戶,單人最高欠款達62.71萬元,平均未償本息余額約2.15萬元。這是行業慣例,不必過分解讀,不過也表明江蘇銀行目前資產質量確實存在一定挑戰。
在不良資產規??焖僭鲩L的情況下,江蘇銀行管理層可能有選擇減緩放貸增速。
不良增長也讓盈利遭遇挑戰,江蘇銀行能有10%的盈利增長,更多是靠計提撥備的調節。撥備既要核銷壞賬,又要不影響利潤增長,這也使得撥備覆蓋率從389.53%大幅下降到350.1%。
臨近退休年齡的董事長,以穩健為主
總體來說,江蘇銀行2024年業績有點“金玉其外、敗絮其中”的意味,資產規模、營收和利潤數據都做得不錯,但不能細看,再深入看業務發展的話,會發現:
資產規模和營收主要靠金融投資做起來,信貸的貢獻度不足;
資產結構、信貸結構上,在往債券投資、政信類業務上傾斜,穩定性更強,收益不足,帶來凈息差的較大下滑幅度;
資產質量也遠非不良率數據持平所體現的穩定狀態,而是有一定的資產質量壓力;
資產質量有壓力的情況下,盈利又主要靠撥備調節來實現較好增長。
表面上歲月靜好,實則有點暗流涌動。
葛仁余在2022年9月升任行長,一年后的2023年10月在老領導夏平退休后又接任董事長,執掌江蘇銀行。葛仁余長期主管信息技術,是少有的技術出身的銀行一把手,業務上還是比較務實的,夏平時期的業務戰略得以延續。
江蘇銀行的業務發展戰略為,“做強公司業務,打造行業專長;做大零售業務,聚焦財富管理;做優金融市場業務,建立領先優勢;加速數字金融發展,提升科技價值貢獻;深化區域布局,推進綜合經營;實施 ESG 戰略,推進可持續發展”。
在戰略指引下,長期以來江蘇銀行長于對公業務,既在本地的政信類業務上有優勢,也培育了小微客群,近年來在綠色金融、供應鏈金融上著力打造專長;零售方面進展不算大,零售貸款規模有所增長,占比卻在持續下滑。財富管理上,零售資產管理規模(AUM)突破1.42萬億元,貢獻更多體現在穩定中間業務收入上,2024年手續費與傭金凈收入正增長3.29%,表現不錯,而多數上市銀行由于基金和保險行業的挑戰,手續費與傭金凈收入是下滑的。不過財富管理業務還未能給江蘇銀行帶來更多的低成本存款。2024年個人活期存款增長9%,是企業活期與定期、個人活期與定期四類存款中增速最低的。成本方面,2024年江蘇銀行存款平均成本為2.10%,相比之下寧波銀行為1.94%。這也壓低了凈息差水平。
如果評價葛仁余執掌江蘇銀行一年半以來的業績表現,可以說是穩健為主,突破不足。這可能跟個人風格有關系,也可能跟任期有關系。2023年,1963年出生的夏平60歲退休,以此推論,1965年10月出生的葛仁余也會在今年進入退休年齡。對于葛仁余而言,在不長的任期里,更重要的是維持業務穩定。
目前的行長袁軍生于1971年,此前曾在人民銀行南京分行、江蘇省農信社、泰州農村商業銀行等機構任職。2019年7月加入江蘇銀行,任江蘇省紀委監委派駐江蘇銀行紀檢監察組組長,2024年4月開始任行長,未來升任一把手的可能性不小。70后的行長還有多年的職業生涯,如果接任的話,需要用業績證明自己,可能會在江蘇銀行的業務上尋求變化與突破。
評論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