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圖|視覺中國
#聽取音頻,解放雙眼~
有人說,女生在找男朋友時,可以多聊聊基金的話題,看看對方在玩什么品種的基金,如果對方回答在玩新能源的基金,那多半是性情中人,比較單純,容易被故事感動。
如果對方給你強烈推薦“固收+”,那么恭喜你,不管有沒有房本,都可以考慮結婚,因為玩“固收+”的都比較穩妥的。
雖然這是個玩笑話,但可以看出,“固收+”基金最近兩三年在市場中的受歡迎程度,尤其是它“穩穩的幸福”的設定深入人心。那么“固收+”有什么特點?到底值不值得我們進行配置?下面我們來好好介紹一下。
一、什么是“固收+”產品?
簡單來說,“固收+”產品就是一種穩定資產打底,再配置一小部分股票來追求高收益的產品,既追求穩定又適當增加點收益。在2018年,“固收+”剛一出道,就被很多媒體說,是未來可以代替銀行理財產品的“新”物種。
我們知道,過去爸爸、媽媽、爺爺、奶奶的主要理財渠道,就是買銀行理財產品,穩穩的增長。因為過去的銀行理財產品,能夠承諾保本,收益也不錯。但是后來,尤其是2018年以后,國家在金融行業加強了規范和改革,各大銀行不敢拍著胸脯,跟大家保本了,這也嚇跑了一部分老頭老太。
銀行理財產品不香了,那么老百姓買什么呢?這時候,一些基金公司就順勢推出了現階段的“網紅”基金——“固收+”,紛紛喊著“給你穩穩的幸福”的口號,吸引了一大波眼球。
那么怎么做到穩這目標呢?比如有的銀行會給你指出,“固收+”產品的歷史收益率是8%,最大回撤的最大是5%,會給到一個明確的預期,這也給了百姓一份安心。
再加上,一些銀行由于無法進行剛性兌付,進行原本的理財,也在想新出路,因此開始主動跟基金公司合作,推出了深度捆綁的獨家定制產品。也是因為這樣,通過銀行的銷售渠道,“固收+”瞬間成了基金界的“網紅”。
其實,“固收+”并不是一種新的產品,而是一種投資策略。下圖為華泰證券對“固收+”的一張產品說明書,形象化理解了“固收+”。
有點兒類似大家經常吃的漢堡,漢堡的基本構成是上下兩片面包,中間加點兒肉,相應的,固收類資產就好比兩片面包,比如貨幣、債券;權益類資產就是在里面夾的肉,比如股票。
一般來說,超過70%的資金投資于債券等固收類資產,少部分資金投資于可轉債、股票、股指期貨等較高風險資產的基金,都可以被稱為“固收+”基金。其實就是之后前面講到的二級債基、偏債混合型基金。這個就有點新瓶裝舊酒的意思。
二、“固收+”基金真的能有穩收益嗎?
漢堡的營養價值肯定比單吃面包或者蔬菜更高,同樣的,“固收+”原則上比債券基金收益高,但波動性比股票基金更低。
根據歷史數據,這種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大致處于年化5~8%的水平,做的好的,如果可以到10%以上,在固收類產品中算是很不錯的了。
比如,有些產品做“固收+”,主要是考慮客戶不想承受太多回撤,比如90%配置債券,10%的資金去買股票掛鉤的套利產品,這樣可以在保證90%本金穩定的情況下,跟上一部分行情。如果想追求的收益更高一點,那股票投資的比例會增加一些。
上圖是不同的股債比例配置,基金的收益和波動走勢圖,可以看出來,在“固收+”產品中,一般來說,股票的配置比例越高,波動和收益越大,主要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去做選擇。
那么“固收+”年化收益率和相應的最大回撤,保持在什么水平才算合適呢?
上圖 就是“固收+”產品的年化收益目標,和相對應的最大回撤目標,收益率定在4%,那最大回撤就是選擇2%以內的,年化收益率目標在10%以上,那最大回撤目標可以定在6%左右。這樣打擊在心理上會有一個大概的范圍,基本上就是年化收益的1/2作為回撤的目標。
三、“固收+”產品適合哪些人去配置?
對于嫌投資太麻煩的、年齡比較大的,或者是入門投資者來說,“固收+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如果從因為“固收+”的消費者心理定位圖來看,“固收+”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率都處于所有基金產品的中游水平。
雖然“固收+”的收益率可能會比純債類基金收益高,但同時不可避免的是,它也會存在一定的回撤。比如一旦股票行情不好,“固收+”也可能變成固收-。
所以,總結來說,配置“固收+”既不該追求收益率最高,也不是一種應對熊市的防守產品,它其實比較適合風險偏好比較中等的人, 去追求一個比較長期的穩定收益。
具體來說,“固收+”適合嫌投資麻煩的人或者年齡比較大的,一些追求穩穩的幸福的人,自己不愿意去買股票型基金,也不想參與純債基金投資,會直接把錢交給“固收+”基金經理,來幫忙做資產組合。
另外“固收+”產品,因為相對股票基金來說比較穩,收益又比債券基金高一點,一些不太懂投資的小白投資者們,也可以拿這種產品練練手。在資產配置中,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,“固收+”的投資比例可以設置為30%-70%。
那么該如何選出好的“固收+”呢?之后我們為大家進一步揭曉。
評論
最新評論